智能APP套现犯罪模式14人被判刑?

来源:瑞伙伴 2024-03-22

近日,淮安市清江浦区人民法院宣判了一起涉及信用卡套现的非法经营罪案件,该案共有14名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至一年不等,并处罚金。法官指出,目前,智能代还和智能套现类APP逐渐兴起,然而,使用这类APP不仅严重干扰了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还存在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据了解,大约在2017年10月左右,文某某、何某某等人在未取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的情况下,利用其实际控制的科技公司开发了一款具有线上信用卡套现、还款等资金支付结算功能的软件APP。他们通过招募代理运营该APP,并为其与支付平台对接,以虚构交易的方式为APP会员提供信用卡还款、套现等服务,并从中获取会员刷卡费率与上游支付通道费率的差额作为利润。根据鉴定统计数据显示,从2018年10月至2022年2月,该APP总共注册了超过200万名会员,文某某、何某某等人通过非法经营手段累计获得了超过500亿元的非法收入,其中文某某、何某某的非法获利达到了200余万元。此外,罗某等12人成为该涉案软件APP的代理,通过线上信用卡套现、还款等资金支付结算业务非法获取了利润分成。

1710914536528.jpg

法院认为,被告人文某某、何某某、罗某等14人违反了规定,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从事了资金支付结算业务,扰乱了市场秩序。其中,文某某、何某某、罗某等13人情节特别严重,被告人余某的情节同样严重,他们的行为都构成了非法经营罪。被告人文某某、何某某为主犯,被告人罗某等12人为从犯。在综合考虑各被告人的犯罪性质、情节和悔罪表现等因素后,法院依法判处被告人文某某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并处罚金220万元;判处被告人何某某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210万元;判处被告人罗某等12人有期徒刑一年至三年不等,并适用缓刑,并处罚金。目前,该案判决已生效。

过去,信用卡套现类非法经营案件主要通过POS机进行,采用虚构交易、虚开价格等方式直接支付现金给持卡人。随着智能软件的发展和网络支付的兴起,智能代还和智能套现类APP开始兴起。这些APP通过利用账单日和还款日之间的时间差,为用户提供信用卡套现和还款服务,并从中获取差额利润。这种模式不仅违反了金融管理的规定,也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为了打击这类犯罪行为,中国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加强了对支付结算业务的监管,要求相关企业必须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才能从事支付结算业务,确保合规运营。其次,对于违法从事信用卡套现和非法经营的个人和组织,采取了严厉打击措施,并对其非法所得进行追缴。此外,加强了对智能代还和智能套现类APP的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公众在使用支付软件和信用卡服务时也应提高警惕,选择正规、合法的平台和机构进行交易,避免使用未经授权的APP或服务。同时,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定期检查银行账单和交易记录,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报告相关机构。


相关文章